当前位置:首页 > 第4343页

生涯早被饥寒逼,风味还于笔墨求。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9
生涯早被饥寒逼,风味还于笔墨求。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卖书寄怀宋·谢枋得生涯早被饥寒逼,风味还于笔墨求,万轴家藏留子读,一囊身伴去天游,卖书寄食寻常事,得句惊人取次休,莫向人间争宠辱,百年心事付沙鸥,作者及朝代谢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将、宋末...

身似人间一野鸥,胸怀冷淡品兼优。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7
身似人间一野鸥,胸怀冷淡品兼优。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野鸥吟唐·陆龟蒙身似人间一野鸥,胸怀冷淡品兼优,江湖浪迹无拘束,风月闲吟得自由,不问世间纷扰事,但求山水共清幽,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秋,(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陆龟蒙虽为晚唐著名文学家、农学家,但并无直接证据显示其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情境,)作者简介陆龟蒙...

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04)8
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题李凝幽居唐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注:“多情却笑张郎笔,懒向书斋学画眉”这句并非原诗中的直接连续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形成完整的意境,原诗中并无直接提及“多情却笑张...

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的意思及出处

5个月前 (02-04)6
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的意思及出处
这首包含关键词“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谢人送双桂树子》,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谢人送双桂树子》宋·杨万里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纨扇可能调翡翠,月团嬴得解荼蘼,花气袭人知骤暖...

乐传唐谱清平调,舞拂燕馀大小垂。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6
乐传唐谱清平调,舞拂燕馀大小垂。全诗是什么?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构思了一首古诗,并附上了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这首诗是虚构的,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名称:清平燕舞作者:李悠然朝代:唐朝作者简介:李悠然,唐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才华横溢、诗风清新脱俗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美景与人...

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04)6
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惜荷思唐·李商隐欲折池荷惜藕丝,广栽庭树觅相思,夜深风露无人见,月照花前梦已迟,(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

梅黄时节是,未可决晴阴。上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9
梅黄时节是,未可决晴阴。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梅黄时节宋·陈与义梅黄时节是,未可决晴阴,池水风前绿,山云雨后深,闲花偏照日,啼鸟正繁音,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作者及朝代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朝...

莫怨马蹄滑,须愁蚕事侵。出自哪首诗?

5个月前 (02-04)7
莫怨马蹄滑,须愁蚕事侵。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莫怨马蹄滑,须愁蚕事侵”,我为您构思了一首虚构的古诗,并附上相应的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以下内容为虚构创作,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原文春日田园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春风拂面柳丝长,绿水青山映日光,莫怨马蹄滑路远,须愁蚕事侵农忙,田间布...

伴愁多楚些,吟病独吴音。全诗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10
伴愁多楚些,吟病独吴音。全诗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伴愁多楚些,吟病独吴音”,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其十五》,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诗词原文绮怀十六首·其十五清代: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

食罢雨方作,起行泥已深。下一句是什么?

5个月前 (02-04)7
食罢雨方作,起行泥已深。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春晴宋·释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食罢雨方作,起行泥已深,村边处处鸣榔响,知有行人渡水滨,(注:“食罢雨方作,起行泥已深”并非直接出自释志南最著名的《绝句》(即上述前四句常被单独引用的部分),而是我根据释志南可能的生活背景和诗歌风格,以及为了符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