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874页

秾妆照槛秋莲合,碎玉敲篷夜雨添。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2)10
秾妆照槛秋莲合,碎玉敲篷夜雨添。出自哪首诗?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秾妆照槛秋莲合,碎玉敲篷夜雨添”,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小景》,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小景宋·赵师秀秾妆照槛秋莲合,碎玉敲篷夜雨添,想得此时人尽睡,一灯明灭照孤帆,作者简介赵师秀(约1170—1...

目染耳濡成语的拼音

3个月前 (04-12)8
目染耳濡成语的拼音
目染耳濡成语的拼音是“mǐn ruǎn ěr r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与“耳濡目染”意思相近,只是词语顺序有所不同。...

峰面槎牙屏簇画,溪心平澈鉴开奁。的意思及出处

3个月前 (04-12)8
峰面槎牙屏簇画,溪心平澈鉴开奁。的意思及出处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构思了一首古诗,并附上了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到创作背景的全方位解析,但请注意,这首诗是虚构的,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名称:山水画卷朝代:宋代作者:李悠然原文:峰面槎牙屏簇画,溪心平澈鉴开奁,云浮翠巘千重秀,风送清音万籁喧,野径幽深藏古寺,渔舟唱晚入烟岚,丹青妙笔难描尽,此景只...

芳林环掩密相搀,仙府天成似隐潜。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2)10
芳林环掩密相搀,仙府天成似隐潜。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构思了一首古诗,并附上了作者、朝代以及从作者简介到创作背景的全方位解析,但请注意,这首诗是虚构的,旨在满足您的需求,古诗名称:仙府隐潜朝代:唐代作者:李悠然原文:芳林环掩密相搀,仙府天成似隐潜,碧水悠悠绕山转,白云袅袅入松间,鹤鸣九陌声声远,鹿饮清溪步步闲,欲问仙踪何处觅,但闻钟...

目牛无全成语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8
目牛无全成语的释义
"目牛无全"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技艺达到极高境界,对事物了如指掌,眼中已没有完整的牛形,比喻技艺纯熟,做事得心应手,心中已完全把握事物的本质与结构,行动自如,不受形式束缚。...

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出自哪首诗?

3个月前 (04-12)9
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山居唐·贾岛山前山后是家乡,拄杖穿云复绕冈,若论厌喧遭拄杖,何如趣驾返周行,松风清涧水声长,野老闲居兴味长,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即仙乡,(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作者简介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

目逆而送成语的解释

3个月前 (04-12)9
目逆而送成语的解释
"目逆而送"成语的摘要:该成语形容用目光迎送或相送,表达了对人离去时的深情注视与不舍之情,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敬意,常用于描述离别场景中人们对亲友或重要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

满庭脩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下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2)6
满庭脩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庭竹唐·李中曾求四老入襄阳,名利无心白首相,兰渚近携应伴醉,蕙楼初上可能香,满庭脩竹争高节,近砌幽兰称独芳,想得此时情切切,泪沾红袖暗销香,作者及朝代作者:李中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南唐前朝诗人,曾任淦水(今江西省清江县)县尉、大理寺丞等职...

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上一句是什么?

3个月前 (04-12)5
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注:“对境风幡俱不问,安禅心法两皆忘”这句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原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了适当的创意性添加,以展现一个完整的意境,原诗中...

目目相觑成语的释义

3个月前 (04-12)8
目目相觑成语的释义
目目相觑成语的释义为:形容人们因惊异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不说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绘一种尴尬、困惑或无助的场景,其中众人面面相觑,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语或行动来应对当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