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出自哪首诗?

9个月前 (01-01)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咏史·其二

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出自哪首诗?

唐·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

谄谀苟得禄,贵贱何足数。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作者及朝代

左思(约250年—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名噪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现象,左思出身寒微,但才华横溢,其作品多抒发对世态的不满和对个人抱负的抒发。

作者简介

左思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但因其貌不扬,又出身寒门,在讲究门阀制度的西晋时期,仕途颇为坎坷,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终以《三都赋》等作品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粗糙的袍子并不真正代表贫穷,

可贵之处在于内心的清高与朴素。

靠谄媚奉承得来的俸禄,

其贵贱又怎能值得计较?

我高声长啸,激起清风阵阵,

志向高远,不为东吴所限。

即便是铅制的刀,也有它的一割之用,

我怀揣梦想,渴望施展宏图大志。

释义

“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贫穷与精神富有的深刻理解,缊袍,即粗布衣服,象征着物质上的匮乏;而“清素”则指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是精神上的富足,诗人认为,真正的贫穷不在于外在的穿着打扮,而在于内心的贪婪与谄媚,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是左思《咏史》八首中的一首,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制,以及诗人对清高人格的坚守。“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两句,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人以铅刀自喻,虽不锋利,但仍有其一割之用,表达了自己虽出身寒微,但仍怀揣梦想,渴望有所作为的壮志豪情。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西晋时期,这是一个门阀制度森严、社会风气浮华的时代,出身寒微的左思,虽然才华横溢,但难以得到重用,这使他深感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咏史》八首,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抗争。“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等诗句,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缊袍良非贫,所贵在清素。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