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乃知南阮心,不以万金富。的释义

9个月前 (01-01)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咏怀诗·其二

乃知南阮心,不以万金富。的释义

魏晋:阮籍

二阮昔见招,遗我怀中琴。

开匣拂尘影,奏声何悲吟。

风吹入松去,忽若游泰山。

寥寥广宇中,寂寞无人言。

穷途当哭时,慷慨独长叹。

幽愤欲何言,穷愁欲何安。

乃知南阮心,不以万金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阮籍

朝代:魏晋

作者简介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景元四年(263年),阮籍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作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译文

阮咸(南阮)和阮瞻(北阮)从前曾邀请我,赠我一张怀中的古琴,打开琴匣拂去尘埃,弹奏起来为何如此悲戚?琴声随风飘入松林,又仿佛游走在泰山之巅,在这辽阔的宇宙中,寂寞得无人可以倾诉,当走到穷途末路时,只能慷慨长叹,心中的幽愤又能向谁诉说?穷困和忧愁又怎能排解?这才知道南阮的心境,不会因为万贯家财而有所改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阮咸、阮瞻的交往,以及弹奏古琴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富贵的淡泊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中“乃知南阮心,不以万金富”一句,直接点明了南阮(阮咸)不为金钱所动的高洁品质。

赏析

这首诗以古琴为线索,串联起诗人与阮咸、阮瞻的友情,以及诗人对人生、财富、自由的深刻思考,诗中“风吹入松去,忽若游泰山”等句,以自然景象比喻琴声的美妙,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而“乃知南阮心,不以万金富”一句,则是对阮咸高洁品质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价值观的体现,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阮籍咏怀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代,他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因此常常通过饮酒、弹琴等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阮籍对世俗富贵的淡泊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在乱世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通过赞美阮咸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人格的向往。

“乃知南阮心,不以万金富。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