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昭文昭文施一钟,悬空随叩警盲聋。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01-01)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醒世

昭文昭文施一钟,悬空随叩警盲聋。的意思及出处

宋·释绍嵩

昭文昭文施一钟,悬空随叩警盲聋。

谁人听得声声彻,方见人间万事空。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文坛,以诗名世,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及人生哲理,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释绍嵩的诗作常蕴含深刻的禅理,旨在引导世人觉悟,超脱尘世烦恼。

译文

昭文啊昭文,你敲响了一记钟声,这钟声高高悬挂在空中,每当被敲击时,便能警醒那些盲目与耳聋之人,谁能真正听到这钟声穿透心灵的回响,才能领悟到人间万事的虚无与空幻。

释义

此诗通过“昭文昭文施一钟”的意象,表达了钟声作为警醒世人的媒介,能够唤醒那些心灵蒙蔽、对世事无知的人,钟声“悬空随叩”,象征着佛法无处不在,随时准备启迪迷途者,而“警盲聋”则直接指出,世人往往因执着于物质与欲望,而忽视了内心的觉醒与智慧,最后一句“方见人间万事空”,则揭示了佛教关于“空”的哲学思想,即世间万物皆无永恒,一切皆是因缘际会,最终归于空寂。

赏析

此诗以钟声为喻,巧妙地将佛教的“空”观融入其中,既是对佛教教义的宣扬,也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与升华,钟声作为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不仅象征着佛法的传播,更寓意着对众生心灵的救赎与启迪。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深感世人被物欲所困,心灵蒙尘,急需一种力量来唤醒他们的觉悟,他借助佛教的“空”观,创作了这首寓意深刻的诗作,旨在通过钟声的警醒,引导世人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及对众生福祉的深切关怀。

“昭文昭文施一钟,悬空随叩警盲聋。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