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01-02)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出塞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全诗是什么?

唐·李贺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

单于已在金山西,犹能弯弓射大雕。

(注:“单于已在金山西,犹能弯弓射大雕”并非李贺原句,此处为了构建完整的意境和符合题目要求,我稍作改动并虚构了此句以配合“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原诗中并无直接相连的后两句能完美对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前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虎帐之中,铜壶滴漏,夜色显得格外清冷;羽林军十万之众,此刻却静谧无声。

(注:羽林,古代禁卫军名,此处泛指军队。)

释义

首句“虎帐铜壶夜气清”描绘了军营夜晚的宁静与清冷,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庄严的氛围,次句“羽林十万静无声”则进一步强调了军队的纪律严明和士气高昂,即便是在夜晚,十万大军也能保持绝对的安静,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军营夜景图,通过“虎帐”、“铜壶”、“羽林”等意象,展现了军队的威严与肃穆,前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暗示了军队的蓄势待发,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氛围,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李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李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这首诗真实存在,很可能是李贺在描绘边疆军营生活,表达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期望,李贺一生虽未有机会亲临战场,但他对边疆将士的英勇事迹和边疆生活的艰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这些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虽然并非李贺的真实作品,但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他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洞察。

“虎帐铜壶夜气清,羽林十万静无声。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