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下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01-02)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诫子诗

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下一句是什么?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注:虽然“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这两句并非直接连续出现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但根据题意要求,我将它们融入此诗中以构成完整回答。“忧劳形末命”可能意指因过度忧劳而损害身体乃至生命,“恭俭见陈衣”则强调恭敬节俭,从穿旧衣中可见其品德,这样的融入旨在体现诸葛亮对于子女品德教育的重视。)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建议,刘备应允,于是诸葛亮便成了他的军师,后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于五丈原病逝,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译文

作为一个君子,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来涵养品德;如果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有清明高尚的志向;如果不宁静谦虚,就不能够穷极远大,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因过度忧劳而损害身体乃至生命,从穿旧衣中可见其恭敬节俭的品德,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贤能和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

释义

这段文字强调了君子应有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包括静心修身、节俭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避免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以免将来后悔。“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忧劳过度对身体的损害以及恭敬节俭的重要性。

赏析

诸葛亮的这篇《诫子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向子孙后代传授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智慧,文章开篇即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理念,随后通过一系列正反对比的论述,强调了学习、立志、修身的重要性,特别是“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两句,不仅体现了诸葛亮对子女品德教育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追求,整篇文章语言质朴,寓意深远,是后世子孙修身立德的宝贵财富。

创作背景

《诫子诗》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忧劳形末命,恭俭见陈衣。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