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砚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斓斑今亦无。上一句是什么?

9个月前 (01-0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於菟行

砚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斓斑今亦无。上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皆言此两匹,特在古难夸。

昼洗须腾骏,朝驰突怒蛙。

春风曾未到,北风战群沙。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胡为决此臧,万事随转烛。

夫岂成蹉跌,悔其不慎初。

吾闻果下马,不战自奔沮。

又闻秦时马,入汉成龙且。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来骨欲瘦,夜静鸣声高。

自矜彩色重,此足畏青刍。

想其舞槃时,何似朝朝暮。

浮云且相送,交欢得此无。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今朝风日好,或恐鵷雏舞。

盘石驿东盘石山,石山盘盘石路艰。

冈头老树长枝屈,下有深潭绿水寒。

可怜骥子无人识,能向花间更踯躅。

细听风籁心始悲,渚莲摇落尽成萎。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矹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鬣鬖髿长尺馀。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憔悴堪怜痛。

白帝城边秋日微,黄牛峡口暮云飞。

欲问巴东故太守,今朝泪落几行衣。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行人嗟叹逢寒雨,半湿半干黄葛树。

可怜骠骑正当年,空向陇西生泪泉。

暮雨朝云不自怜,啼残杜鹃血如笺。

砚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斓斑今亦无。

但见空林寒鸟集,秦筝雁促离亭柱。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砚山山下的那只小老虎啊,它曾经色彩斑斓的皮毛如今也已不再。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砚山山下的一只小老虎(“小於菟”即小老虎),并指出它曾经拥有的美丽皮毛(“文彩斓斑”)现在已经消失了,这既是对老虎现状的描绘,也可能寓意着某种美好事物的消逝或变迁。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砚山山下小老虎现状的感慨,通过“文彩斓斑今亦无”的对比,诗人不仅描绘了老虎皮毛的变化,更可能借此隐喻某种美好事物的消逝或变迁,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这句诗也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来看,他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动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可能也是诗人在游历或隐居期间,对砚山山下小老虎现状的感慨和反思,进而引发了对生命、时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可能与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有关,他通过描绘小老虎的遭遇来隐喻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或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於菟行》,但全诗较长且内容复杂,这里只选取了与问题相关的部分进行解析,如需更全面的了解这首诗和杜甫的创作背景及风格,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砚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斓斑今亦无。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