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溶溶不夜梨花月,衮衮长春柳絮风。的解释

9个月前 (01-03)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春暮西园杂兴

溶溶不夜梨花月,衮衮长春柳絮风。的解释

朝代:明代

作者:王鏊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溶溶不夜梨花月,衮衮长春柳絮风。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半消磨。

惟应清夜无他事,独对青灯咏旧歌。

作者简介

王鏊(1450年-1524年),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自幼聪颖好学,善属文,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经筵讲官,正德初进吏部侍郎,嘉靖元年(1521年)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因事被劾罢官,王鏊博学有识鉴,文章尔雅,议论必本于儒学,以其文章德行闻名于世,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世称“吴中四才子”,著有《震泽集》、《史馀》等。

译文

绿色的池塘边长满了芳草,在晴朗的波光中摇曳,春天的景色仿佛都是从雨后的清新中孕育而来,梨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皎洁,仿佛整夜都不曾暗淡;柳絮随风飘动,带来了一阵阵长春的气息,我年岁已高,对于过去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近年来,人事变迁,许多事情都已消磨殆尽,只有在清静的夜晚,没有其他事情打扰时,我才会独自面对青灯,吟咏那些旧日的诗篇。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西园的景色,以及作者对此景的感慨,前两句写春景之美,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赏析

“溶溶不夜梨花月,衮衮长春柳絮风”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美好,梨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皎洁,仿佛整夜都不曾暗淡,而柳絮则随风飘动,带来了一阵阵长春的气息,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春夜的景色之美,更通过梨花和柳絮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诗也寓含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时光的深刻思考,前两句的春景之美与后两句的人生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鏊在春末时节游览西园时所作,当时,王鏊已经步入晚年,对于过去的功名和人事变迁有着深刻的感慨,在游览西园时,他被眼前的春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春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对时光的深刻反思。

“溶溶不夜梨花月,衮衮长春柳絮风。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