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灵山瞻二祖,归路近三茅。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01-04)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游山归途

灵山瞻二祖,归路近三茅。全诗是什么?

唐·李中

灵山瞻二祖,归路近三茅。

云影连山色,松声杂涧涛。

闲情随野鹤,清兴伴渔樵。

回首烟霞处,心随白日遥。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但后世流传不广,现存诗作多为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

译文

在灵山瞻仰了两位祖师(可能指佛教或道教的先贤),归途时路径靠近了三茅山,云彩与山峦相连,形成一片连绵不绝的景色;松树在风中摇曳,与山涧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我的心情如同闲散的野鹤,兴趣则与渔夫樵夫相伴,回望来时路,那片烟霞缭绕的地方,我的心境仿佛随着白日的远去而更加高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归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游山的地点和归途的路径;颔联通过云影、山色、松声、涧涛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颈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脱,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尾联则通过回望烟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高远心境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归途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脱,诗中云影、山色、松声、涧涛等自然元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远心境的追求,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纷扰和世俗的束缚,转而向往自然和闲适的生活,在一次游山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心中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高远心境的追求,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游山归途》,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灵山瞻二祖,归路近三茅。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