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行人随处问名姓,争识卢家美少年。的解释

9个月前 (01-04)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长安古意

行人随处问名姓,争识卢家美少年。的解释

唐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巘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行人随处问名姓,争识卢家美少年。

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柔情侠骨传。

君不见,昔时茂陵女,嫁得文君春未老。

文君新寡乍离床,愁苦身须还汉家。

屈指铜驼风雨夕,对床灯火几人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译文

在长安的大街小巷,行人纷纷询问卢家的美少年是谁,都想要认识他,卢家的少妇居住在装饰华丽的郁金堂中,海燕在玳瑁装饰的屋梁上双栖双飞,行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打听卢家美少年的名字,都想一睹他的风采。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安城中卢家美少年的名声远扬,行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打听他的消息,想要认识这位美少年,通过“行人随处问名姓”的描写,展现了卢家美少年在长安城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争识卢家美少年”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他的好奇和向往。

赏析

这两句诗在《长安古意》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文对长安城中繁华景象的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卢家美少年及其家庭的进一步描绘,通过行人的询问和争识,突出了卢家美少年在长安城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这两句诗也展现了唐代社会对美貌和才华的崇尚和追求。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卢家美少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行人的询问和争识,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长安古意》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代初期,当时的长安城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和人物风貌,表达了对唐代社会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美貌、才华、爱情、婚姻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在这首诗中,卢家美少年的形象成为了诗人表达这些思考和看法的载体之一。

“行人随处问名姓,争识卢家美少年。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