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全诗是什么?

9个月前 (01-05)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罗敷歌

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全诗是什么?

汉·辛延年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

作者简介

辛延年,东汉末年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东汉中晚期人,作品存世不多,以《羽林郎》最为知名,此诗亦见于《乐府诗集》,题为《罗敷歌》,他的作品以描写人物和情感细腻著称,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

译文

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孩,名叫罗敷,她喜爱养蚕采桑,常在城南的一角采桑,她用青丝编成篮子,桂枝做篮子的提手,她梳着堕马髻,耳中佩戴着明月珠,穿着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下裙,紫色的绫子做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姑娘,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姑娘,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岁。”太守请问罗敷:“愿意和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太守又问:“你丈夫在哪里?做什么官?”罗敷回答:“丈夫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骑着白马排在前面,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两黄金,十五岁在太守府当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当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我的丈夫如此优秀,就像那自由歌舞的鸾鸟一样,我怎么可能嫁给长沙王那样的权贵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罗敷的美丽与智慧,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展现了古代女性独立自主的品格和对真爱的追求,特别是“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一句,表达了罗敷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罗敷为中心,通过周围人的反应和太守的求爱,衬托出罗敷的美丽与智慧,罗敷的拒绝不仅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对婚姻自主的渴望,诗中“有鸾自歌舞”一句,用鸾鸟的自由歌舞比喻罗敷的独立自主,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权贵横行,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延年创作了这首诗,通过罗敷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爱情的向往和对权贵的不满,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人性美好品质的赞美。

“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