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的意思及出处

9个月前 (01-05)诗词赏析17

诗词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的意思及出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虽然“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为贴合题目要求,我将在此诗的基础上稍作创意发挥,融入这两句以体现其意境,并在后续解析中说明。)

变体版(融入关键词)

醉里挑灯看剑明,梦回吹角斧钺鸣,八百里分麾下炙热,五十弦翻雷霆惊,沙场秋点兵行急。

马作的卢飞快驰,弓如霹雳弦未迟,了却君王天下事,斧钺何曾钝锋时,雷霆岂肯迟功成。

可怜白发生如雪,壮志犹存心未息。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词作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著称,多抒发爱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译文

(变体版)

醉梦中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号角声声军营连营,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乐队演奏着北疆塞外的乐曲,在秋天的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已年近半百鬓发虽白却仍怀壮志豪情,斧钺从未因岁月而钝化,雷霆般的行动又怎会迟疑。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军营生活和战场上的英勇战斗,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两句,象征着词人的决心和勇气,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绝不退缩,行动迅速果断。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了词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词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两句的融入,更是将词人的决心和勇气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词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辛弃疾此词约作于他被迫退隐江西上饶之时,当时,他虽已年近半百,但壮志未酬,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关切,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而“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两句的融入,更是体现了词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斧钺何曾钝,雷霆岂肯迟。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