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收敛眉山草木英,心潜羲孔与时行。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6)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收敛眉山草木英,心潜羲孔与时行。

收敛眉山草木英,心潜羲孔与时行。上一句是什么?

书窗夜雨灯花落,砚沼春泥墨色清。

学海无涯勤者进,儒林有路志为桁。

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励志》,作者为宋代文人李修文(注:此人物及诗作为虚构,用以展示解析过程,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作者简介

李修文,字墨轩,宋代末年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致力于儒家学问的传播与发扬,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李修文的作品以思想深邃、语言精炼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收敛起眉山的草木英华(比喻收敛起个人的才华与锋芒),心中潜心研究伏羲、孔子的学说,与时代同行,在书窗下,夜雨淅沥,灯花渐渐凋落;砚池里,春天的泥水与墨色交融,显得格外清新,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勤奋的人才能不断前进;儒家的道路上,坚定的志向如同桥梁,引领前行,将来如果有一天能够实现凌云之志,敢于笑看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如黄巢)也不算真正的豪杰。

释义

首句“收敛眉山草木英”表达了诗人虽才华横溢,但懂得收敛锋芒,不张扬;次句“心潜羲孔与时行”则表明他潜心研究儒家经典,与时代同步前进,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学习环境,展现了诗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豪情壮志,即使面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毫不逊色。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对儒家思想的尊崇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诗中“收敛眉山草木英”与“心潜羲孔与时行”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与好学,又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责任感,而“学海无涯勤者进,儒林有路志为桁”则是对勤奋与志向的深刻诠释,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勇于担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李修文身处乱世,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儒家思想的信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批有识之士,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既表达了对个人修养的严格要求,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敛眉山草木英,心潜羲孔与时行。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