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朝辞蓟门燕,夕佐越台理。的释义

8个月前 (01-07)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送郑侍御谪闽中

朝辞蓟门燕,夕佐越台理。的释义

唐·高适

迢迢去国路,渺渺入云烟。

岭外看飞鸟,人前度流年。

朝辞蓟门燕,夕佐越台理。

暂屈应无恨,所忧在进贤。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译文

遥远的离开京城的路途,茫茫然如同进入云烟之中,在岭外只能看到飞鸟掠过,在人前时光匆匆流逝,早晨还在蓟门的宴席中告别,傍晚就已经在越台辅佐治理,暂时的委屈应当没有怨恨,所担忧的是不能举荐贤才。

释义

这首诗是高适送别友人郑侍御被贬往闽中(今福建一带)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友人远行的艰辛与孤独,以及诗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鼓励,首联写友人离京远行,路途遥远;颔联写友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时光的流逝;颈联“朝辞蓟门燕,夕佐越台理”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友人行程的迅速与职务的变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虽遭贬谪但应保持乐观,并关注国家进贤任能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友人远行的艰辛与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颈联“朝辞蓟门燕,夕佐越台理”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既表现了时间的紧迫与空间的转换,又暗示了友人职务的变动与人生的无常,尾联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希望友人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进贤任能,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正直的官员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高适的友人郑侍御也是其中之一,因触怒权贵而被贬往闽中,高适在送别友人时,深感友人的遭遇不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鼓励,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诗人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朝辞蓟门燕,夕佐越台理。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