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07)诗词赏析10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这些词句出自魏晋时期诗人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的意思及出处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魏晋:阮籍

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遁迹丘中,不与世同流。

安能坐愁思,不为乐所忧。

体肤常苦饥,肠胃恒若抽。

顾瞻空寂寂,唯闻鸟鸣啾。

还视所来径,苍苍横翠流。

依依昔人居,今已化为丘。

麻衣被体发,藿食何所求。

微名与薄利,于世复何有。

长铗归去来,无以肉食资。

取笑葵与藿,此心谁为酬。

作者简介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的诗歌代表了正始文学的主要成就,诗风隐晦曲折,旨趣深远,善于用典故比兴,故言近旨远,意蕴丰富。

译文

太阳早晨升起晚上落下,不再像早晨那样旺盛,白天忽然就昏暗了,离开这个世界就像低头和抬头之间一样短暂,怎么就像经历了九个秋天那么漫长呢?人生就像尘土和露水一样短暂,而天道却如此遥远漫长,齐景公登上山丘,泪流满面,孔子站在河边,感叹时间流逝就像浮萍一样迅速,离去的人我追不上,来的人我也留不住,我愿意隐居在山中,不与世界同流合污,怎么能坐着发愁,不为快乐所困扰呢?身体常常忍受饥饿,肠胃总是像被抽空一样,环顾四周空荡荡的,只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回头看看来时的路,苍翠的山色横亘在眼前,过去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坟墓,穿着麻衣,吃着粗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微薄的名声和利益,对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拿着长剑回去吧,不要再为了肉食而奔波,那些嘲笑我吃着葵菜和豆叶的人,谁又能理解我的心情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为了肉食(即世俗的享乐和名利)而奔波,即使被嘲笑吃着粗食(葵菜和豆叶)也毫不在意,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在阮籍的《咏怀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和天道的漫长,以及对历史人物和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过去的生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两句“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更是点睛之笔,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情怀。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交替之际,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的时代,他身处乱世,对现实深感绝望和无奈,因此选择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阮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坚守。

“无以肉食资。取笑葵与藿。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