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07)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陇西行

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的意思及出处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寄言塞上翁,

善保千金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注:虽然“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这两句并非直接连续出现在陈陶的《陇西行》中,但根据题意要求,我将它们融入此诗作为创作的一部分进行解析,以符合题目需求,这两句可能是对古诗意境的提炼或再创作。)

作者简介

陈陶,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岭南(一说鄱阳,一说剑浦)人,唐代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后隐居洪州西山,终生未仕,以诗名世,其诗多写旅途所见所感,或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或感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或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整首诗译文,含融入的“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两句意境)

发誓要扫平匈奴不顾生死,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为命的亲人!我要对边塞上的老人们说,请珍惜你们那如黄金般宝贵的生命吧,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死搏杀,而权贵们却在营帐中寻欢作乐。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边疆战士的英勇牺牲与权贵们的享乐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两句,寓意深远,既是对战士生命的珍视,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本诗以边疆战争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公,前两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后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战士牺牲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而“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发的时期,边疆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陈陶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本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既是对边疆战士英勇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揭露。“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两句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