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四围山卧平,万叠云垂倒。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7)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四围山卧平,万叠云垂倒。上一句是什么?

题山中景

宋·杨万里

四围山卧平,万叠云垂倒。

野旷人踪稀,风清鸟语闹。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中尤善者。

译文

四周的山峦仿佛平卧在地,层层叠叠的云朵仿佛从天上垂挂下来,倒悬在空中,原野空旷,人的踪迹稀少,清风徐来,鸟鸣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释义

“四围山卧平”描绘了四周山峦平缓绵延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感觉;“万叠云垂倒”则形象地描绘了云朵层层叠叠,仿佛从天空垂挂下来的壮观景象,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野旷人踪稀”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空旷和人迹罕至,而“风清鸟语闹”则以动衬静,通过鸟鸣声的热闹反衬出环境的清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山中宁静而壮美的景色,前两句通过“山卧平”和“云垂倒”的描绘,展现了山的平缓绵延和云的层层叠叠,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后两句则以“人踪稀”和“鸟语闹”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和自然的生机,整首诗意境深远,画面感强,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览山中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置身于一片宁静而壮美的山水之间,被眼前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山中景色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即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和画面感。

“四围山卧平,万叠云垂倒。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