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铜梁玉垒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的解释

8个月前 (01-07)诗词赏析13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夔州歌十绝句》之一,具体为第十首,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铜梁玉垒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的解释

诗词原文

夔州歌十绝句·其十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两崖对峙如门阙,一穴大风从中出。

时清道路无豺虎,我到蕲州日夕还。

峡口飞泉漱玉长,行人常有暑时凉。

三朝四暮雨霏霏,极目烟波万顷肥。

却向巴东逢暮雨,乱山深处过重阳。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铜梁玉垒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

(注:由于《夔州歌十绝句》是组诗,上述为全部十首以供参考,但关键词所在句为第十首中的最后一句,为便于分析,以下将主要围绕第十首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铜梁、玉垒两座巍峨的山峰终于重见天日(这里象征着战乱平息,国家安定),瞿塘峡中的滟滪堆也不再有蛟龙和螭龙兴风作浪(象征着危险和困难被克服)。

释义

这句诗通过描绘铜梁、玉垒两座山峰和瞿塘峡中的滟滪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战乱平息的美好愿望,铜梁、玉垒象征着国家的稳固和安宁,而瞿塘峡中的滟滪堆和蛟螭则象征着战乱和危险,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像铜梁、玉垒一样稳固,像瞿塘峡中的滟滪堆在没有了蛟螭之后一样平静安宁。

赏析

这句诗是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的压轴之作,也是他对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壮丽山川和安定局面的赞美,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期望,这句诗也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已经54岁,他因避战乱而流寓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在夔州期间,杜甫创作了《夔州歌十绝句》这组诗,以赞美夔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组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夔州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而“铜梁玉垒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这句诗,正是诗人在国家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的背景下,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铜梁玉垒见天日,瞿塘滟滪无蛟螭。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