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08)诗词赏析35

诗词原文

鹧鸪天·桂花

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出自哪首诗?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变体(含关键词“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意境融合)

(注:此变体为根据题目要求,融合关键词所创,非李清照原句)

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

桂影扶疏香满袖,共赏清光第一流。

(说明:由于直接包含“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的完整诗句并非出自某一具体历史作品,故此处以变体形式展现,融合李清照原诗意境与题目关键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针对原诗《鹧鸪天·桂花》)

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色淡香浓,应属花中第一流,梅花妒忌它,而菊花见到它也要羞愧,桂花是秋天花丛中的魁首,词人遗憾地说,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思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把桂花也写进去呢?

释义

此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喻词人远大志向,以菊花喻词人傲霜独立的品格,借以说明桂花貌不出众但品性高雅,全词以议论入诗,托物言志,形象生动,议论层层深入,语言或清新素雅,或引用典故,情真意切,极富感染力。

赏析(结合变体意境)

“九州儿女穿针夜”一句,或可理解为中秋佳节,九州大地上的儿女们在进行穿针乞巧的传统活动,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四海词人折桂秋”则借指天下文人墨客在秋季科举考试中折桂夺魁,象征着才华与荣誉的收获,这两句虽非李清照原句,但融合后,既保留了原诗中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增添了节日氛围与文人情怀,展现了中秋时节,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人雅士,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追求与收获。

创作背景

虽然“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并非李清照原句,但若将其置于宋代的文化背景中,可以想象,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完善,文人辈出,诗词歌赋盛行,李清照作为当时杰出的女词人,她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风貌的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一首融合节日习俗(如中秋穿针乞巧)、文人追求(如科举折桂)与桂花之美的诗词,既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也是对个人情感与理想的抒发。

“九州儿女穿针夜,四海词人折桂秋。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