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哭王彭州抡》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上一句是什么?

唐·杜甫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

君随丞相后,我逐侍中流。

秉烛唯须饮,投竿亦近秋。

如闻葬日近,定及兰成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在翰林院的往事还历历在目,而你的魂魄却已游弋于泰山之巅(岱宗即泰山)。

你跟随丞相之后,我则追随在侍中的行列。

我们秉烛夜谈时唯有饮酒作乐,投竿(比喻辞官归隐)之时也已近秋。

听说你的葬礼即将举行,我的悲痛定能与庾信(兰成是庾信的小字)的哀愁相提并论。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为悼念好友王彭州(王抡)所作,诗中“翰苑事犹著”表达了王抡在翰林院的贡献和事迹仍然被人们铭记;“岱宗魂已游”则暗喻王抡的去世,其魂魄仿佛已游于泰山之巅,寓意其精神永存,后几句则回忆了与王抡的交往,以及对其去世的悲痛之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杜甫对好友王彭州去世的深切哀悼,诗中“翰苑事犹著”与“岱宗魂已游”两句,既是对王抡生前事迹的肯定,也是对其去世的惋惜,后几句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杜甫与王抡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其去世的无限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是杜甫悼亡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当时王彭州(王抡)去世,杜甫深感悲痛,遂作此诗以悼念,杜甫与王抡是好友,两人曾共同在朝廷任职,有着深厚的友谊,王抡的去世对杜甫打击很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好友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晚年对人生、友情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翰苑事犹著,岱宗魂已游。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