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秋月再分丹桂粟,春风偏上紫荆花。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08)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秋月再分丹桂粟,春风偏上紫荆花。全诗是什么?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清景无涯殚所赏,高吟各出诗家样。

纸窗竹屋深自暖,熟看孤光转空旷。

露华冷浸高楼月,鸳鸯瓦上霜华凝。

桂子初生香满袖,徘徊欲下还升腾。

秋月再分丹桂粟,春风偏上紫荆花。

蟾蜍蚀圆影渐满,灵药杵臼何时成。

孤坐悄然夜将半,水天相映月华清。

一舟忽向蓬窗近,何物萧萧惊梦醒。

舟人云此龙须草,入水化为青兕形。

须知风浪本无常,何况乘舟涉长鲸。

今宵系缆洞庭岸,月华如水凉入楹。

作者及朝代

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4月5日),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查田,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清代诗坛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旅行家。

作者简介

查慎行学识渊博,诗宗苏轼、陆游,风格清新隽永,为清初诗坛“浙西六家”之一,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五十卷,《补遗》一卷,《余集》五卷,《词集》一卷及《查初白先生年谱》等。

译文

(此句单独翻译)“秋月再分丹桂粟,春风偏上紫荆花。”意为:秋夜的月光再次洒落在丹桂之上,仿佛将桂花分成了细小的颗粒;春风则特别喜欢吹拂紫荆花,使其更加娇艳。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夜与春日的美景,通过“秋月”与“春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秋月照耀下的丹桂,如同被月光分割的粟粒,而春风则偏爱紫荆花,使其盛开得更加灿烂。

赏析

这两句诗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夜与春日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秋月再分丹桂粟”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神秘,月光下的丹桂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被月光分割成细小的颗粒,形象生动,而“春风偏上紫荆花”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春风轻拂,紫荆花盛开,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中秋之夜,面对洞庭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以及秋月、春风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之中,因此能够如此细腻地描绘出自然之美,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秋月再分丹桂粟,春风偏上紫荆花。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