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08)诗词赏析15

诗词原文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出自哪首诗?

夜宴观石淙

唐·武则天

三山沉夜月,万籁入秋声。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

松桂生青气,蕙兰翳碧溆。

山窗对酒榭,岩岫列云亭。

作者及朝代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武则天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

作者简介

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她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文化繁荣,她也擅长文学创作,留下了不少诗篇,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译文

夜里的三座山峰沉浸在明亮的月光中,万籁俱寂,只有秋声在回荡。

禁宫中的漏刻声已经深沉遥远,烛光在碧绿的窗前摇曳,显得窗子空荡荡的。

松树和桂树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蕙兰和兰花掩映在碧绿的岸边。

我站在山窗前的酒榭上,眺望着岩岫间排列着的云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宴饮时观赏石淙美景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山峰、秋声、禁宫的漏刻声、摇曳的烛光以及周围的植物和建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和宫廷建筑,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诗中“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一句,通过漏刻声和烛光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和宫廷的深邃,诗中的植物和建筑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武则天在夜晚宴饮时观赏石淙美景时所作,石淙是武则天在洛阳附近的一处别墅,她经常在这里举行宴会和赏景活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宫廷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和文学家的才华和审美情趣。

“漏沉丹禁远,烛动碧窗虚。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