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洱海夙归山斗望,闽山还忆保釐垣。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09)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洱海夙归山斗望,闽山还忆保釐垣。上一句是什么?

题洱海归思

朝代:清代

作者:林则徐

洱海夙归山斗望,闽山还忆保釐垣。

烟波浩渺情难尽,风月清华意更绵。

万里归心随浪涌,五载宦迹付尘缘。

他年重访桑榆地,应笑浮生若梦间。

作者简介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政绩卓著,以虎门销烟闻名于世,后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主张被贬,发配新疆,晚年主持开垦屯田,兴修水利,振兴农业,力图挽回清王朝内忧外患交加的颓势,但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潮州。

译文

洱海早已是我心中敬仰的山川,而闽山则让我时常回忆起那坚固的城墙,烟波浩渺的洱海让我情感难以割舍,风月清华的美景更让我情意绵绵,万里归心随着海浪一起翻涌,五年的仕途生涯都化作了尘世的缘分,将来某一天如果再次重访这片桑榆之地,或许我会笑自己这如梦一般的人生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洱海和闽山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去仕途生涯的感慨,洱海和闽山作为作者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承载着作者无数的回忆和情感,烟波浩渺的洱海和风月清华的美景让作者难以割舍,而五年的仕途生涯则让作者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尘世的缘分,作者以“桑榆之地”和“浮生若梦”来比喻自己未来的归宿和人生的虚幻,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洱海和闽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洱海和闽山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在情感表达上,作者通过“夙归”、“还忆”等词语,表达了对洱海和闽山的深深眷恋;通过“情难尽”、“意更绵”等词语,表达了对美景的无限热爱;通过“归心随浪涌”、“宦迹付尘缘”等词语,表达了对仕途生涯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仕途生涯中某个时期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可能已经离开了洱海和闽山,开始了一段新的仕途生涯,在离开的过程中,作者对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充满了深深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也对过去的仕途生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洱海夙归山斗望,闽山还忆保釐垣。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