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避席畏闻文字狱,人间无地署无愁。的释义

8个月前 (01-09)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杂感

避席畏闻文字狱,人间无地署无愁。的释义

清代: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避席畏闻文字狱,人间无地署无愁。

作者及朝代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出生于广东省嘉应州(今梅州市),客家人,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作者简介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外交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改革和进步,曾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在外交领域,他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做出了贡献。

译文

国家的每一寸山河都极其珍贵,国家分裂的局面由谁来担当?杜鹃鸟悲啼不止,犹如在忧国忧民而痛哭流涕,精卫鸟执着填海,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用我的鲜血来报效我的祖国,我因为害怕听到文字狱而不敢多言,人世间竟然没有一块可以让我署名为“无愁”的地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破碎、分裂局面的深深忧虑,以及他愿意为国家献身、不惜流血牺牲的决心,他也对当时社会上的文字狱现象表示了极大的恐惧和不满,认为这限制了人们的言论自由,使得人们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杜鹃鸟和精卫鸟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他也通过“避席畏闻文字狱”一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和批判,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但在内容上却充满了现代感和时代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问题,国家分裂、外敌入侵、政治腐败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诗人深感忧虑和不满,当时的清政府也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政策,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表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来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避席畏闻文字狱,人间无地署无愁。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