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 > 成语 > 正文内容

董狐之笔的解释

8个月前 (01-10)成语14
董狐之笔是指春秋时代晋国史官董狐直书史事的典故,后世称善于记事、文笔直而事核的文笔为“董狐之笔”。这一典故体现了史官不畏权贵、据事直书的实录精神,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1、董狐之笔的释义

董狐之笔的解释

董狐之笔,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史官记事忠实,不隐恶,不虚美,据事直书,无所避讳,它象征着公正无私、秉笔直书的史德精神。

2、董狐之笔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原文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盾(赵宣子)的弟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虽然未直接参与,但因为是晋国正卿,负有责任,所以晋国的史官董狐在记载此事时,直书“赵盾弑其君”,以示赵盾的罪责,后来赵盾解释说自己并未弑君,但董狐认为,作为执政大臣,不讨伐乱臣贼子,即为失职,故仍记为“弑君”,这一事件成为了后世史官坚持实录、不畏强权的典范。

3、董狐之笔的例句

“他以董狐之笔,记录了历史的真相,不畏权贵,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4、董狐之笔的分解解释

- “董狐”:指春秋时期晋国史官董狐,以其直书史实而闻名。

- “之笔”:指书写工具或书写行为,这里特指董狐用来记录历史的笔,象征着其公正无私的史德。

5、董狐之笔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赞扬史官或记录者坚持原则、秉笔直书的品质,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揭露真相、不畏强权的人或行为。

6、董狐之笔的示例

在历史上,除了董狐本人外,还有许多史官和记录者也展现了董狐之笔的精神,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如实记载了汉武帝的过失,尽管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个人风险。

7、董狐之笔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铁笔无私、秉笔直书、据实直书等,都强调了公正无私、如实记录的品质。

- 反义词:歪曲事实、篡改历史、文过饰非等,这些词语都表示了对历史真相的歪曲或掩盖,与董狐之笔的精神相悖。

“董狐之笔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草长莺飞的成语解释

草长莺飞的成语解释

草长莺飞的成语解释摘要:草长莺飞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春天的景象,意思是春天的草木茂盛生长,黄莺飞舞,用来描绘春天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常用来表达人们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之情。1、草长莺飞的释义: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草木茂盛生长,黄莺飞舞鸣叫,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它常...

侧目而视的解释

侧目而视的解释

侧目而视的摘要: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也形容拘谨畏惧或鄙视的样子。它是一种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通常表示对对方的不满或轻蔑。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这种态度对待他人。1、侧目而视的释义: 侧目而视指的是斜着眼睛看人,通常表示不满、鄙视、不屑或畏惧等情绪,是一种不礼貌或带...

怅然若失的解释

怅然若失的解释

怅然若失的摘要:怅然若失是一种心理状态,形容因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失去某种重要的东西而感到不愉快,心中郁闷,好像丢掉了什么似的,形容心情失落、沮丧,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无奈的情感。1、怅然若失的释义:怅然若失形容心情沮丧,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感到空虚、迷茫和不安,它通常用于描述人在失去某种期望...

臣门如市的释义

臣门如市的释义

臣门如市的摘要:该成语意指臣子家中访客众多,门庭若市,常用来形容来客很多,非常繁忙的景象,有时也用于讽刺某些官员借权势广纳贿赂,家中访客络绎不绝,门庭热闹如同市场一般。1、臣门如市的释义: 臣门如市是一个成语,形容来客很多,非常热闹,就像市场一样,通常用来比喻某个大臣或权贵之家门庭若市,访客络绎...

尘饭涂羹的释义

尘饭涂羹的释义

尘饭涂羹的释义是指以泥土做的饭,把灰涂在食物上,比喻以假当真的无用事物或毫无价值的东西,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事物毫无意义或徒有其表,不具有实际的价值或作用。1、尘饭涂羹的释义:尘饭涂羹是一个成语,意指用尘土做的饭和以泥涂成的羹,形容食物极其污秽不堪,无法食用,比喻做的事情毫无意义或方法荒谬绝伦,根本...

成人之美的解释

成人之美的解释

成人之美指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是一种道德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支持,通过积极的行为促进他人的成长、幸福或成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1、成人之美的释义: 成人之美,意指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他人实现美好的愿望,它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即在看到他人有正当的追求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