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扬雄老去才情减,羞见新来献赋人。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1-1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解嘲》

扬雄老去才情减,羞见新来献赋人。出自哪首诗?

汉·扬雄

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珪,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建人之旗,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以匡国,下以益家,取青紫如拾芥耳,而默默者无一言,是则扬子云所不能同也,奚去奚就?奚取奚弃?愿闻其说。”

扬子笑而应之曰:“客徒欲朱丹吾毂,不知一跌将赤吾之族也,往者周网解纽,群贤逃匿,或起而飞腾,或抑而陆沈,余独怪其不为龙逢、比干,独为桀、纣之民,得与稷、契、咎繇同科哉!盖闻骐骥之速不若众马之逸,孟贲之勇不若众力之强,夫以一人之誉而阻天下之力,其取小,弃大也明矣,夫玄黄之马,知名于天下,一日而驰千里,则其力殚矣,驽骀之马,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胾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过之,下车哭之,此马见伯乐而长鸣,知其命之将尽也,夫士亦有射乎中子,马或有覆车之败,则子以为废人之才,不可为天下士邪?盖闻昔日之伐殷也,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此三人者,皆异世而同才,当殷之末世,不可强生也,故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湛于富贵哉!”

……

(节选至文末)

“扬雄老去才情减,羞见新来献赋人。”

——此句虽非直接出自《解嘲》原文,但可视为对扬雄晚年心境的一种概括性描述,融入了对扬雄生平及作品的感悟之中。

作者简介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少好学,博览群书,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40岁后,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西汉后期和东汉初年继司马相如之后最重要的辞赋家和散文家,被后人尊称为“扬侍郎”、“扬侍中”、“扬子云”,在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名句,更增添了其人文色彩。

译文

(对于“扬雄老去才情减,羞见新来献赋人”的概括性翻译)

扬雄到了老年,自觉才情已不如当年,对于新来的那些才华横溢、前来献赋的年轻人,他感到有些羞愧,不愿相见。

释义

这句话反映了扬雄晚年对自己才情减退的感慨,以及对年轻一代才俊的敬畏之心,扬雄作为一代文学大家,深知自己年轻时的辉煌已难以再现,面对后来者的崛起,他表现出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

赏析

这句话虽非扬雄原句,但深刻体现了扬雄晚年的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扬雄一生好学不倦,晚年虽才情有所减退,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从未改变,他羞见新来献赋人,并非因为嫉妒或自卑,而是出于对文学后辈的尊重和对自己才情减退的清醒认识,这种谦逊和自省的精神,正是扬雄文学成就的重要支撑。

创作背景

虽然“扬雄老去才情减,羞见新来献赋人”并非直接出自扬雄的某篇具体作品,但我们可以从扬雄的生平和作品中感受到这种心境的来源,扬雄一生经历了西汉末年的动荡和东汉初年的变革,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晚年时,他深知自己已步入暮年,才情难以再现当年的辉煌,因此对于新来的文学后辈,他既感到欣慰又感到羞愧,这种心境的反映,正是对扬雄一生文学追求和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

“扬雄老去才情减,羞见新来献赋人。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