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1-11)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蚕妇吟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全诗是什么?

唐·杜荀鹤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一年辛苦今过半,百样艰难尽在目前。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

世间多少闲男子,无补于时空食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一生未得显达,但才华横溢,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底层人民的生活疾苦,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蚕事和农事都正忙,春色虽美却无暇欣赏。

一年的辛苦已经过半,眼前的艰难困苦样样俱全。

如果不能作茧上簇(指蚕吐丝结茧),又怎能奢望得到恩赐的沐浴(比喻得到应有的回报或待遇)。

世间有多少闲散的男子,对国家和社会毫无贡献,却白白消耗着粮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蚕妇的辛勤劳动和艰难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不均和阶级矛盾,首联点明蚕事和农事的繁忙,以及春色虽美但无人欣赏的遗憾,颔联进一步强调蚕妇一年来的辛苦和眼前的艰难,颈联以蚕妇不能作茧上簇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为喻,暗示底层人民即使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尾联则批判了社会上那些闲散无用的男子,他们不劳而获,与蚕妇的辛勤劳动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蚕妇的口吻,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不均,诗人通过对蚕妇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将蚕妇的辛勤劳动与闲散男子的无所事事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贫富悬殊的时代,诗人出身贫寒,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蚕妇等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反映了诗人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不能作茧不上簇,如何也蒙赐汤沐。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