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老去诗篇浑漫兴,眼前人事祗堪哀。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1-11)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小至

老去诗篇浑漫兴,眼前人事祗堪哀。出自哪首诗?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老去诗篇浑漫兴,眼前人事祗堪哀。

作者及朝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年漫游各地,曾应举不第,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历经坎坷,最终在成都由剑南节度使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在思想上,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今后,如果思归梦里,就能飞归故乡江南,叹当年交友如云、如今散落无存,令人心生哀伤;我已经老了,写诗作赋不过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老去诗篇浑漫兴,眼前人事祗堪哀”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朋友离散、世事沧桑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以冬至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诗人内心的感慨,前六句写冬至时节的自然景象,如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多绣几根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等待腊月过去以舒展柳条,山意冲破寒气以放梅等,都生动地表现了冬至时节的特点,后两句则转入抒情,诗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写诗不过是随心所欲罢了,眼前的人事更是令人悲哀,这种由景及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杜甫已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心情抑郁,冬至时节,他看到自然景物的变化,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漂泊异乡、年华老去的境遇,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充分表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思想和真挚情感。

“老去诗篇浑漫兴,眼前人事祗堪哀。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