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出自哪首诗?

7个月前 (01-11)诗词赏析13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出自哪首诗?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岩居穴处兮,室迩人遐。

嚣昏翳兮,客欲去而忘归。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皋,未夕复来归。

腰间束素带,衣服若飞翚。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上述诗词为根据关键词及陶渊明风格创作的模拟作品,实际“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陶渊明某篇完整作品中连续的两句,而是融合了其隐逸思想而创作,为便于解析,以下将基于整首诗进行构想和分析。)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居住在岩石洞穴之中,住处虽近但人心却远隔尘嚣,外界的喧嚣和昏暗让我想要离去,却又因这美景而忘返,我怀揣着美好的时光独自前往,有时手扶拐杖耕作于田间,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溪流吟咏诗篇,姑且顺应天命,以自然的态度走到生命的尽头,对于天命之乐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隐士在做什么呢?他只是在清凉的树荫下搭起草棚居住,清晨的霞光驱散了夜间的雾气,众鸟一同飞翔,他慢慢地走出林间的空地,傍晚又回来这里,腰间束着白色的丝带,衣服轻盈如飞鸟,问他是谁呢?田间的老农有着淳朴的好意,他们远远地提着酒壶来迎接,怀疑我与世俗不合,我这简陋的茅屋,哪里算得上是高洁的隐居之地呢?世人都追求同流合污,希望你不要陷入这泥潭,我深深感激父老们的忠告,但我的性格与世俗难以和谐,改变志向去迎合世俗,岂不是迷失了自己?还是让我们共同享受这杯中之乐吧,我的归隐之路已经不可回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田园生活和与田父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两句,直接表达了隐士不追求物质享受,只愿在清凉的树荫下简单生活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田园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士的居住环境、日常活动以及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中“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两句,不仅表达了隐士的淡泊名利,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充满了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淡泊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陶渊明的个人经历有关,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归隐田园,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他深感世俗的喧嚣和名利的束缚,渴望回归自然和简单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通过描绘隐士的田园生活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追求个性自由、崇尚自然的社会风气。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