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世事莫如高处险,敢矜窥敌快乘风。的解释

7个月前 (01-12)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登楼

世事莫如高处险,敢矜窥敌快乘风。的解释

唐·罗隐

高楼百尺倚晴空,

世事莫如高处险。

敢矜窥敌快乘风,

不知身已在云中。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现实,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登上百尺高楼倚靠晴空,

世间的事情没有比站在高处更危险的了。

敢于骄傲地窥视敌人并享受乘风的快感,

却不知自己已经身处云端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事艰险的深刻认识,首句“高楼百尺倚晴空”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次句“世事莫如高处险”则直接点出主题,指出站在高处虽然视野开阔,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第三句“敢矜窥敌快乘风”以军事上的窥敌乘风作比,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往往忽视了潜在的危险;末句“不知身已在云中”则是对前文的呼应,指出人们在追求中往往迷失自我,不知自己已经身处险境。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巧妙地寓言了世事艰险的道理,诗人通过描绘高楼、晴空、敌人、乘风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壮阔又充满危机的画面,诗中“敢矜窥敌快乘风”一句,既表现了人们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决心,也暗示了他们在追求中可能忽视的风险,而“不知身已在云中”一句,则是对这种盲目追求行为的深刻讽刺,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陷入险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罗隐晚年时期,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期间,他或许有机会登上高楼远眺,从而触发了对世事艰险的感慨,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慨的集中体现,既表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世事莫如高处险,敢矜窥敌快乘风。的解释”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的释义

关键词“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幽居》,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幽居》唐·韦应物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注:虽然“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