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卷中风木吞声多,梦里梨云过眼瞥。下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1-12)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卷中风木吞声多,梦里梨云过眼瞥。下一句是什么?

题梦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卷中风木吞声多,梦里梨云过眼瞥。

知是谁家葬花处,落红飘尽绿苔没。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早年曾从学于同乡名儒陆震,并受业于安徽学政朱筠,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应顺天乡试而北上,次年未中而归,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为谋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赴陕西按察使幕,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于武昌,黄景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卷起的画轴中藏着许多在风中呜咽的树木(风木: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在梦中那如梨花般洁白的云彩(梨云:梨花云,喻女子之香或洁白的云)只是匆匆一瞥便消逝了,我怎会知道这是谁家的葬花之处呢?只见落花已经飘尽,只剩下青苔覆盖着地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梦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之情,首句“卷中风木吞声多”以风中呜咽的树木象征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次句“梦里梨云过眼瞥”则通过梦中短暂而美丽的梨花云,隐喻了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或情感;后两句“知是谁家葬花处,落红飘尽绿苔没”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哀伤氛围,以葬花之景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与遗忘。

赏析

黄景仁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诗中“风木吞声”与“梨云过眼”两个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沉重而哀伤,后者轻盈而美丽,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葬花”这一传统文学中的经典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哀婉之情,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多舛,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孤寂的夜晚,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经历或梦中的景象,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中通过对风中树木、梦中梨云以及葬花之景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美好易逝的深刻认识。

“卷中风木吞声多,梦里梨云过眼瞥。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