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1-16)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栀子同心

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禹锡

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

朝朝夜夜同欢宴,岁岁年年永不忘。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历任监察御史、郎州司马、连州刺史等职,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参与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其诗文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译文

庭院前有一棵美丽的树名叫栀子,我试着将两颗心结在一起寄托给心爱的谢娘,希望我们朝朝暮暮都能欢宴在一起,岁岁年年永远不忘这份深情厚意。

释义

这首诗以栀子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心爱之人的深情厚意,栀子树作为“佳树”,象征着纯洁美好的爱情,诗人通过“试结同心”的动作,表达了自己希望与心爱之人心心相印、永结同心的愿望,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两人共度美好时光、永不分离的愿景。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栀子树这一具体形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栀子树作为诗歌中的意象,既具有自然美,又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浪漫色彩,诗人通过“同心”这一传统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美好祝愿,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饱满,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的爱情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情感丰富,多次在诗文中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与某位心爱的女子相处时,有感而发,通过栀子树这一美好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爱情的深情厚意和美好愿景,刘禹锡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往往也蕴含着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刘禹锡的诗歌作品中并不十分著名,但其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特点仍然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这首诗的赏析和解读,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刘禹锡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庭前佳树名栀子,试结同心寄谢娘。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出自宋代诗人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对晚妆慵,菱花镜里形容瘦,知为谁,心绪无穷。人病...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