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雨侵斜日明边过,云望山前缺处归。全诗是什么?

7个月前 (01-16)诗词赏析11

诗词原文

山行遇雨

雨侵斜日明边过,云望山前缺处归。全诗是什么?

唐·韦应物

雨侵斜日明边过,云望山前缺处归。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飞。

作者及朝代

韦应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影响,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志趣,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细雨斜阳交相辉映,从明亮的天边掠过;云雾缭绕,望着山前的缺口处缓缓归去,树林深处传来鸟儿细微的啼叫声,溪流在落花中暗暗流淌,发出低沉的声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雨景的情景,首句“雨侵斜日明边过”描绘了细雨与斜阳交织的景象,给人一种既明亮又朦胧的美感;次句“云望山前缺处归”则通过云雾缭绕、山前缺口的意象,暗示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后两句“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飞”则进一步通过林中的鸟鸣和溪流的低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雨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雨侵斜日”、“云望山前”等意象的运用,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的“啼鸟细”、“溪流暗咽”等细节描写,更是将山中的静谧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韦应物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首诗正是他在山中行走时遇到雨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雨中的山景,韦应物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情怀。

“雨侵斜日明边过,云望山前缺处归。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