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绿阴青子真堪画,满意春风磬水涯。的意思及出处

7个月前 (01-17)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绿阴青子真堪画,满意春风磬水涯。的意思及出处

朝代:清代

作者:金农

绿阴青子真堪画,满意春风磬水涯。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老盆初熟杜鹃花,啼鸟正繁梅子酸。

恰则东风吹雨过,小楼一夜卖花声。

作者简介

金农(1687年—1763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博学多才,精篆刻、书法、绘画、诗文,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未仕,其画作造诣颇高,尤擅梅花、佛像、竹石等,与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高翔、罗聘并称为“扬州八怪”。

译文

绿树成荫,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这景色真如画中一般,春风和煦,吹拂着水边的每一个角落,我闲坐在窗前,用矮纸斜行书写草书,又在晴朗的窗边细细品味茶水,享受分茶的乐趣,老盆里刚煮熟的杜鹃花散发着香气,此时梅子正酸,啼鸟声此起彼伏,恰好东风吹来一阵雨,过后小楼外便传来了卖花人的叫卖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惬意,首句“绿阴青子真堪画”以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次句“满意春风磬水涯”则进一步渲染了春风和煦、水边宁静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书写草书、品茶、赏花等细节,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绿阴青子”、“满意春风”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和谐宁静的氛围,诗人还通过书写草书、品茶等细节,展现了其高雅的情趣和闲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金农一生未仕,晚年寓居扬州,以卖书画为生,他热爱自然,向往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环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绿阴青子真堪画,满意春风磬水涯。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