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稚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上一句是什么?

7个月前 (01-17)诗词赏析12

这首包含关键词“稚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南朝梁代诗人沈约的《酬谢宣城朓卧疾见寄》,下面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稚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上一句是什么?

《酬谢宣城朓卧疾见寄》

南朝·梁 沈约

卧疾同淮阳,宰邑旷琴樽。

庭芜生白露,园柳扫青轩。

稚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

傥有追风辔,飞腾及路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沈约(441年-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武康)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出身江南大族,历仕宋、齐、梁三朝,在梁朝官至尚书令,封爵建昌县侯,卒谥隐,沈约学识渊博,精通音律,文学成就尤高,是“竟陵八友”之一,也是齐梁文坛的领袖人物。

朝代:南朝梁

作者简介

沈约是南朝文学的重要人物,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还参与了史书编纂和音韵学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音韵和谐,对唐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译文

我因病卧床如同淮阳侯,治理县邑却无暇抚琴饮酒,庭院中白露滋生杂草,园中的柳树也扫过了青色的轩窗,幼小的荷花从沟港中探出头来,芬芳的杜若长满了河滩和小洲,如果有追风的骏马,我愿与你一同飞腾,赶上你路上的尘土。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无法履行县令职责,也无法享受生活的闲适与乐趣,通过描绘庭院的荒凉景象和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病愈后能够重新投入生活和工作的渴望。

赏析

沈约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前两句直接点出卧病在床、无法理事的无奈;中间两句通过“庭芜”、“园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后两句则以“稚荷”、“芳杜”等充满生机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康复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沈约高超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约在谢朓(字宣城)因病卧床期间,为回应谢朓寄来的慰问信而作,谢朓是沈约的好友,也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当时,沈约也因病无法正常工作,两人在书信往来中相互慰藉,共同表达了对病痛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不仅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面对疾病时的乐观态度和坚韧精神。

“稚荷出沟港,芳杜满汀洲。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