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擎天八柱开黄道,障海千寻掣巨灵。的释义

7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12

诗词原文

咏海

擎天八柱开黄道,障海千寻掣巨灵。的释义

唐·李绅

擎天八柱开黄道,障海千寻掣巨灵。

风起浪翻如黑海,日斜云卷似苍岭。

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鸣。

长与钱塘作盐客,海山深处夜闻鲸。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绅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绅,唐代诗人、文学家,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他早年家境贫寒,曾入寺读书,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校书郎、国子助教等职,他的诗风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流畅,对后世的白居易、元稹等人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绅还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敢于揭露社会矛盾的诗人。

译文

八根擎天巨柱撑开了黄道(指天穹),千寻高的巨灵神(神话中的大力神)在阻挡着汹涌的大海,风起时,海浪翻滚如同黑色的海洋;日斜时,云彩卷起仿佛苍茫的山岭,潮水涌到浦口,蒹葭(一种水草)在暮色中摇曳;日落时分,城头上鼓角齐鸣,我长期在钱塘做盐客,在海山深处夜晚常能听到鲸鱼的叫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经历,首联以“擎天八柱”和“障海千寻”的夸张手法,展现了大海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颔联通过“风起浪翻”和“日斜云卷”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海上的变幻莫测,颈联则转向对海边景象的描绘,潮水、蒹葭、日落、鼓角,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海边风景画,尾联则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经历,以及他在海山深处的生活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大海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海的壮阔和神秘,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大海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描绘海边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绅在钱塘做盐客期间,作为一位长期在海边生活的诗人,李绅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还展现了自己在海山深处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擎天八柱开黄道,障海千寻掣巨灵。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