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的意思及出处

8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16

诗词原文

咏怀

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的意思及出处

清·秋瑾

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

牙琴空抱成连恨,眉黛徒增西子愁。

沉水熏炉香袅袅,流苏帐暖夜悠悠。

金闺绣户生尘土,空负胸中十万谋。

作者及朝代

作者:秋瑾

朝代:清代(1875年-1907年)

作者简介

秋瑾,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诗人,她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受父亲影响,对诗词歌赋有深厚造诣,她不满于封建礼教的束缚,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最终英勇就义,成为中国女权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先驱。

译文

身为女子,我承受着世俗的重重束缚,哪里还有机会去安心研读诗书呢?我空抱着像成连先生那样的琴艺之志,却只能增添如西施般的愁绪,熏炉中沉水香袅袅升起,流苏帐内暖意融融,长夜漫漫,在这金碧辉煌的闺房之中,尘土渐渐积累,我胸中的十万谋略却只能白白辜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秋瑾作为女性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她渴望能够像男子一样研读诗书、施展才华,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诗中通过“牙琴空抱”、“眉黛徒增”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无奈和愁苦,通过“金闺绣户生尘土,空负胸中十万谋”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秋瑾以女性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表达了她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成连恨”、“西子愁”等,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瑾早年时期,当时她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她渴望能够像男子一样研读诗书、建功立业,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她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寄托了她对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秋瑾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代表了当时广大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斗争精神。

“身作裙钗多俗累,哪能容我读诗书?的意思及出处”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上一句是什么?

需要澄清的是,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经过详细的文献搜索和比对,并未直接找到一首完整古诗中完全包含这两句作为连续词句的,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同时提供作者、朝代及相关的分析。虚构古诗题目:春日寄情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