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卜邻才数日,托契已千秋。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14

诗词原文

卜邻篇

卜邻才数日,托契已千秋。下一句是什么?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卜邻才数日,托契已千秋。

共此灯烛光,岂辞杯酒酬。

清风动帘夜,明月照窗秋。

愿言从兹去,岁晚长相守。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们才做邻居没几天,但心灵上的契合却仿佛已经历了千年的时光,在这明亮的灯烛之下,我们怎会拒绝举杯共饮,以酒会友呢?清风在夜晚轻轻吹动窗帘,明月照耀着窗户,映出一片秋意,希望从今以后,我们能够一直这样相伴,直到岁末,长久相守。

释义

“卜邻才数日,托契已千秋”表达了诗人与邻居之间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彼此心灵相通,情感深厚,仿佛已经交往了千年之久,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两人共聚一堂,享受灯烛之光,举杯共饮的温馨场景,以及夜晚清风明月的美好景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和期待长久相守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邻里友情的珍视和向往,首联“卜邻才数日,托契已千秋”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与邻居之间情感上的深厚和默契,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共聚的场景和夜晚的自然景致,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尾联“愿言从兹去,岁晚长相守”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长久相守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应物诗歌清新淡雅、情感深沉的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韦应物喜欢与邻里交往,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正是他在与邻居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心灵契合,从而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邻里友情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独特风格和情感表达。

“卜邻才数日,托契已千秋。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