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墙头堪过酒,聊作醉乡游。全诗是什么?

6个月前 (01-18)诗词赏析10

诗词原文

墙头过酒

墙头堪过酒,聊作醉乡游。全诗是什么?

唐·杜荀鹤

墙头堪过酒,聊作醉乡游。

岁晚情何限,灯前兴自悠。

雪天吟未了,花夜醉方休。

世事多翻覆,谁人识此流。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对晚唐的衰乱现实有深刻的批判,在艺术上,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思想内容,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流畅,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译文

墙头那边可以传递酒来,姑且当作是在醉乡中漫游,岁末时节情感无限,灯前兴致悠然自得,在雪天里吟诗还未尽兴,在花夜中醉酒才刚刚停歇,世事多变反复无常,又有谁能真正识得我这类人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醉乡生活的向往,首联“墙头堪过酒,聊作醉乡游”直接点题,说明诗人通过墙头传递酒来,以此作为在醉乡中漫游的方式,颔联“岁晚情何限,灯前兴自悠”描绘了岁末时节诗人的情感无限和灯前兴致的悠然自得,颈联“雪天吟未了,花夜醉方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雪天吟诗、在花夜醉酒的生活状态,尾联“世事多翻覆,谁人识此流”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多变、无人理解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墙头过酒”为引子,展开了一幅诗人醉游乡野、超脱尘世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雪天吟诗、在花夜醉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尾联的“世事多翻覆,谁人识此流”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和无奈,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杜荀鹤作为一位出身寒微的诗人,对晚唐的衰乱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批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和无奈,这种情感在晚唐时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墙头堪过酒,聊作醉乡游。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的解释

关键词“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宋·王安石一径萧萧竹万竿,半含烟雨半垂阴。平生爱此君颜色,柯干如金石气深。心坚耐岁寒,此君真可友...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