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乌靴席帽知何乐,自古京尘眯眼黄。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19)诗词赏析19

诗词原文

乌靴席帽

乌靴席帽知何乐,自古京尘眯眼黄。全诗是什么?

唐·白居易

乌靴席帽君知否,自古京尘眯眼黄。

马踏九衢尘未息,身行万里路初长。

莫言贫贱长堪辱,休道功名不暂忙。

且喜今年禾黍熟,满川红紫是花香。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你可知晓那穿着乌靴戴着席帽的我,自古以来京城中的尘土就让人眼花缭乱,马蹄踏过繁华的街道,尘土飞扬未曾停歇,我身行万里,路途才刚刚开始漫长,不要说贫贱之人就永远该受屈辱,也不要说追求功名就不能暂时匆忙,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庄稼丰收,满川都是红紫相间的花朵散发着芳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自己穿着朴素(乌靴席帽)的形象,反映了京城生活的喧嚣与尘土飞扬,以及自己长途跋涉的艰辛,诗人也表达了对贫贱与功名的看法,认为不应因贫贱而自卑,也不应因追求功名而急功近利,诗人以丰收的喜悦和花香的美好来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首句“乌靴席帽君知否”直接点题,引出诗人自己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淡然态度,接下来两句“自古京尘眯眼黄,马踏九衢尘未息”则通过描绘京城的繁华与喧嚣,以及尘土飞扬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在京城为官期间,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偏见,诗人内心感到疲惫和无奈,诗人也意识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首句与问题中的关键词相符,但整首诗的内容并非完全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在解析时,我们结合了整首诗的内容和背景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乌靴席帽知何乐,自古京尘眯眼黄。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