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古今恨袅茶烟碧,都在庄生蝶影中。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19)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庄生梦蝶

古今恨袅茶烟碧,都在庄生蝶影中。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清代

作者:钱谦益

暖日明霞绮,闲云野鹤踪。

古今恨袅茶烟碧,都在庄生蝶影中。

作者简介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东林党领袖之一,他学识渊博,诗文兼擅,是明末清初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钱谦益在政治上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动荡,其文学作品也常反映出这种时代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复杂。

译文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绚烂的云霞,如同绮丽的织锦;悠闲的云朵和野鹤的踪迹,自在而飘逸,古往今来无尽的愁恨,都随着碧绿的茶烟袅袅升起,仿佛都融入了庄周梦蝶的幻影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茶烟袅袅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今愁恨的感慨。“古今恨袅茶烟碧”一句,将个人的愁绪与历史的沧桑融为一体,而“都在庄生蝶影中”则借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暗示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开篇,通过“暖日明霞绮,闲云野鹤踪”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古今恨袅茶烟碧”一句,将个人的愁绪与历史的沧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都在庄生蝶影中”的结尾,则借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将人生的虚幻与现实的无奈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钱谦益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亲身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沧桑巨变,在这个时期,他面临着个人命运的起伏和家国情怀的冲突,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来表达自己对古今愁恨的感慨和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古今恨袅茶烟碧,都在庄生蝶影中。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