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19)诗词赏析18

诗词原文

九日登高

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上一句是什么?

唐·王勃

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

气冷疑霜降,风高助雁愁。

黄花应笑客,今日到瀛洲。

把酒临河岸,登高望远楼。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颖,六岁便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王勃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骈文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因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多次仕途不顺,最终在渡海省亲时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译文

正值这重阳佳节,忽然之间,千里之外的秋色已至。

寒气逼人,仿佛预示着霜降的来临,高风助长了大雁的哀愁。

遍地的菊花似乎也在嘲笑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今日竟有幸来到这仙境般的瀛洲。

我手持酒杯站在河岸旁,登上高楼向远方眺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远行至某地(可能暗指瀛洲,即传说中的仙岛),面对秋景,心生感慨,诗中通过“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点明时节与行程,以“气冷疑霜降,风高助雁愁”描绘秋日的寒冷与萧瑟,再以“黄花应笑客,今日到瀛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自我调侃,最后以“把酒临河岸,登高望远楼”收束全诗,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与对远方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及未来的深刻感悟,诗中“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两句,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与空间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随后,“气冷疑霜降,风高助雁愁”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秋日特有的凄凉与哀愁,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而“黄花应笑客,今日到瀛洲”两句,则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乐观与自嘲,使全诗在悲凉中不失温暖,最后两句“把酒临河岸,登高望远楼”,则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仕途不顺、四处漂泊的时期,重阳佳节本是家人团聚、登高望远的传统节日,但诗人却身处异乡,面对秋日的萧瑟景象,心中难免生出无限感慨,他借重阳登高之机,将自己的孤独、漂泊与对未来的憧憬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诗中的“瀛洲”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精神寄托,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仍不失追求与希望的精神风貌。

“正此九日节,忽来千里秋。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出自清代诗人朱彝尊的《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一诗,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至日遣兴,奉寄北直潘、李二君》清·朱彝尊远书惊至日,促膝话寒暄。檐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云开天北树,风定水南塘...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