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下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26

诗词原文

辨惑

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下一句是什么?

唐·白居易

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

中虚外强名,徒负不仁者。

试彼谄谀徒,何如正直士?

奸邪与巧言,每使君自疑。

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去。

君臣各相疑,欲安得不危?

危而不持安,则乱愈至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智谋和巧诈虽然千变万化,但谁能分辨其中的是与非呢?内心空虚而外表强硬的人,徒然背负着不仁的恶名,试看那些谄媚奉承的小人,哪里比得上正直之士?奸邪与巧言总是让君主自我怀疑,君主怀疑臣子就会诛杀,臣子怀疑君主就会离去,君臣之间互相猜疑,国家怎能不危亡?国家危亡而无人扶持安定,那么混乱就会更加严重。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智巧与正直、谄谀与忠诚,揭示了君臣之间信任的重要性,诗人指出,智谋和巧诈虽然复杂多变,但难以分辨是非;而那些内心不仁、外表强硬的人,更是难以捉摸,相比之下,正直之士的忠诚和坦诚更为可贵,奸邪与巧言往往让君主产生疑虑,导致君臣之间的信任破裂,这种信任危机一旦形成,就会引发国家的动荡和危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君臣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信任危机对国家稳定的危害,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强调了正直与忠诚的重要性,同时批判了智巧、谄谀和奸邪的丑恶行径,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警示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中的某个阶段,当时他可能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稳定的担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唤醒人们对正直与忠诚的重视,同时警惕智巧、谄谀和奸邪对国家的危害,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的政治见解和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诗歌艺术。

“智巧虽万端,孰知非与是。下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出自清代诗人金缨所著的《格言联璧·接物类》中的一句,不过,由于《格言联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歌集,而是格言警句汇编,这里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类似古诗的形式和解析来呈现这一内容,并适当融入相关背景与赏析。诗词原文(模拟)岁寒交谊朝代:清作者:金缨(模拟古诗形式,原书为格...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的解释

这两个关键词“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实际上分别出自两首不同的古诗,但经常被后人引用或组合在一起以形容四季之美或不同季节的景致,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先分别介绍这两句诗的原诗、作者、朝代,并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解析这两首古诗,我会尝试将两者在一种虚拟的赏析框架下结合起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