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亦知阅水同观世,不奈潮声送客船。出自哪首诗?

6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20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亦知阅水同观世,不奈潮声送客船。出自哪首诗?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其二

亦知阅水同观世,不奈潮声送客船。

忽忆谢公墩上语,共谁同坐此楼前。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作者简介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其二

也知道观看流水如同观察世事一样,无奈的是潮水声送走了客船。

忽然回忆起谢公墩上的话语,如今还有谁能和我一起坐在这江楼之前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亦知阅水同观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流水、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次句“不奈潮声送客船”则通过潮水声和离别的客船,营造出一种离别的哀愁氛围;后两句“忽忆谢公墩上语,共谁同坐此楼前”则通过回忆与友人共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江楼夜景和潮水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诗中“阅水同观世”一句,寓意深远,将流水与世事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不奈潮声送客船”一句,则通过潮水声和离别的客船,将诗人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回忆与友人共聚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楼夕望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可能正处于一种孤独、思念的情绪之中,通过对江楼夜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认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情感。

“亦知阅水同观世,不奈潮声送客船。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