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二难具,五福并,亿千万岁延遐龄。出自哪首诗?

8个月前 (01-20)诗词赏析21

诗词原文

二难具,五福并,亿千万岁延遐龄。出自哪首诗?

《祈年颂》

朝代:唐代

作者:李隆基

二难具兮时和清,

五福并兮乐未央。

亿千万岁延遐龄,

永享天祚乐康宁。

作者简介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他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晚年他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李隆基亦善诗文,有《唐玄宗集》传世。

译文

二难(指难得的贤才和难得的机遇)都具备了,时局和谐清明;

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都降临了,欢乐无穷无尽。

愿亿万年都延续这长久的寿命,

永远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祉和安康。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国家昌盛的美好祝愿,诗中“二难具”象征着贤才和机遇的完美结合,“五福并”则是对人们美好生活的全面概括,通过“亿千万岁延遐龄”和“永享天祚乐康宁”的表述,作者希望这种美好的局面能够永远持续下去,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作者通过“二难具”和“五福并”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通过“亿千万岁延遐龄”和“永享天祚乐康宁”的祝愿,表达了对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作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唐玄宗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也反映了唐玄宗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远见卓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君主的胸怀和担当。

“二难具,五福并,亿千万岁延遐龄。出自哪首诗?”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的释义

关键词“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作者简介: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落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落花》宋 · 宋祁高阁上连霄,平林远带潮。雨丝风片里,烟水暮云朝。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妆台余麝粉,歌扇掩鸾胶。作者简介: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