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的释义

8个月前 (01-21)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的释义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为秘书省正字,绍兴三十年(1160年),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所在江陵,后知潭州(今湖南长沙),改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又兼知荆南府,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病逝,年三十八岁,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作者简介

张孝祥是南宋初期的杰出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风格豪迈奔放,情感真挚深沉,他也是一位书法大家,其书法作品被誉为“南宋四家”之一。

译文

秋日天空明净如水,霜气满天,江边空地和水面连成一片,空旷无际,四周响起战马的嘶鸣和兵器相碰之声,彩旗在秋风中飘扬,远处烟霭茫茫,衰草连天,时隐时现。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我只能在戍楼东头借酒浇愁,入夜后,城楼上开始吹起笳声,军鼓声,与霜雁的哀鸣声交织在一起。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边塞的萧瑟景象,通过“霜日明霄水蘸空”等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辽阔与凄清,下片则转入对中原沦陷的哀愁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以“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失地的深切怀念,而“一尊浊酒戍楼东”则透露出词人借酒消愁的无奈与悲凉,最后以“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作结,将边塞的悲凉氛围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边塞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人巧妙地运用“霜日”、“淡烟”、“衰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词人通过“万里中原烽火北”等句,表达了对失地的深切怀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深沉,令人动容,最后以“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作结,既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词的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张孝祥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中原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词人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对失地深感痛心,对边疆的防御形势也极为关注,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描绘秋日边塞的萧瑟景象和抒发对中原沦陷的哀愁,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词人也借酒浇愁,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的释义” 的相关文章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农工新筑土,天庆纳嘉禾”出自清代诗人胤禛(即雍正皇帝)的《耕织图》中的一首描述农耕景象的诗,不过,由于《耕织图》实际上是一系列描绘农耕与纺织场景的图画,并配有相应的诗文,且胤禛的《耕织图》是对南宋楼璹《耕织图》的摹绘与题诗,因此具体的诗题和编排在不同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和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出自北宋诗人释行海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释行海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剩欲相寻处,今宵梦亦空。作者简介:释行海,字方外,号雪窗,俗姓何,瑞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僧人,生平事迹不详,曾北游燕赵,南走湖湘,后归隐于西湖孤山,...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的解释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连续句子,不过,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将基于这两句关键词的意境和风格,构想并解析一首虚构的古诗,以便进行详细的解析。诗词原文:冬景宋·虚构子枝缀霜葩白满庭,无言笑对晓凤鸣。寒风轻拂银装裹,清影摇曳映月明。玉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