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西邻只在高楼畔,似隔天台路几重。上一句是什么?

8个月前 (01-21)诗词赏析23

诗词原文

高楼望邻

西邻只在高楼畔,似隔天台路几重。上一句是什么?

唐·刘沧

西邻只在高楼畔,似隔天台路几重。

云树苍苍烟霭霭,断鸿声里忆西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离别相思等题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

译文

西邻就住在我高楼的旁边,却好像隔着天台山那样遥远的路程,云雾缭绕的树木苍茫一片,烟雾弥漫,在失群的孤雁声中,我不禁思念起远方的亲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西邻虽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点明西邻的位置,次句用“似隔天台路几重”的夸张手法,形容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之远,后两句通过描绘云树苍苍、烟霭弥漫的景象,以及断鸿(失群的孤雁)的哀鸣,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首联“西邻只在高楼畔,似隔天台路几重”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与西邻之间的心理隔阂,为全诗奠定了哀婉的基调,颔联“云树苍苍烟霭霭,断鸿声里忆西东”则通过描绘苍茫的云树、弥漫的烟雾以及失群的孤雁,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登上高楼,眺望西邻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或许因某种原因与西邻或远方的亲人产生了隔阂或分离,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惆怅,于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充满哀婉之情的诗作。

“西邻只在高楼畔,似隔天台路几重。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的释义

需要澄清的是,直接给出的关键词“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词的完整句子,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构思并创作一首古诗,然后按照您的要求提供作者、朝代以及各方面的解析,但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创意和想象的,并非真实历史资料。古诗创作临轩赏花朝代:虚构的“雅韵朝”作...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