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家传安道源流远,政类中牟惠泽稠。上一句是什么?

6个月前 (01-21)诗词赏析22

诗词原文

家传安道源流远,政类中牟惠泽稠

家传安道源流远,政类中牟惠泽稠。上一句是什么?

朝代:宋代

作者:李曾伯

全文:

安道家风世所无,中牟遗爱满江湖。
家传安道源流远,政类中牟惠泽稠。
千里封疆资保障,万家烟火赖抚柔。
他年史笔传循吏,定与此邦同不朽。

作者简介

李曾伯(约1198年—约1265年),字长孺,号可斋,南宋词人、官员,他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四年,卒于度宗咸淳元年以后,历任江南西路、福建路安抚使等职,在治理地方、平定叛乱等方面颇有建树,其词风豪放,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壮志未酬之感。

译文

安道的家风举世无双,中牟县留下的仁爱如同满溢的江湖,家传的风范如同安道一般源远流长,政绩则如同中牟县令一般惠及百姓,千里封疆因他的保障而安宁,万家烟火依赖他的安抚而柔和,将来史书上记载循良之吏时,他一定会与这片土地一同永垂不朽。

释义

家传安道源流远:指安道的家风、品德等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政类中牟惠泽稠:形容其政绩如同中牟县令一样,给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恩惠和福泽。

赏析

这首诗是对某位官员(可能是李曾伯本人或其敬仰的前辈)的赞美和颂扬,首联以“安道家风”和“中牟遗爱”为引子,突出了官员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颔联直接点题,用“家传安道”和“政类中牟”来概括其品德和政绩的特点,颈联则进一步描绘其治理地方的成效,使千里封疆得以安宁,万家烟火得以和谐,尾联则以史笔传颂其功绩,预言其将与这片土地一同永垂不朽。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官员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又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政绩,通过“安道”和“中牟”两个典故的运用,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曾伯的仕途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在南宋时期颇有建树的官员,李曾伯在治理地方、平定叛乱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对某位官员(可能是自己或他人)的赞美和颂扬之作,通过赞美官员的品德和政绩,李曾伯也表达了自己对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理想和追求,通过运用“安道”和“中牟”两个典故,也体现了李曾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的尊重和敬仰。

“家传安道源流远,政类中牟惠泽稠。上一句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下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简介:孟浩...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古诗的完整连续句,但根据意境和词汇的相似性,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对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意境的化用或改编。《题都城南庄》原文如下:《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朝代:唐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简介:...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梅花》北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哪首诗?

关键词“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注: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