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诗词赏析 > 正文内容

谓天其有知,吉语皆虚传。全诗是什么?

8个月前 (01-21)诗词赏析33

诗词原文

叹天

谓天其有知,吉语皆虚传。全诗是什么?

唐·罗隐

谓天其有知,吉语皆虚传。

但见三辰动,曾言万事全。

河倾诸郡地,日掩众山巅。

未解苍生愿,空流造化涎。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依附于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现实之作,对晚唐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如果说上天真的有知觉,那么那些吉祥的话语都只是虚妄的传说。

只见星辰运转不息,却从未听它说过能保证世间万事周全。

河水泛滥淹没了众多郡县的土地,太阳升起遮蔽了群山的顶峰。

上天并未理解百姓的愿望,只是徒然地展示着造化的力量。

释义

这首诗通过质疑上天的知觉和吉语的真实性,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诗人认为,尽管人们常常祈求上天保佑,但现实却是灾难频发,社会动荡不安,上天并未给予人们真正的庇护和幸福,这反映了诗人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叹天”为题,通过反问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上天是否存在知觉的质疑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首联直接提出疑问,指出吉语都是虚传;颔联通过星辰运转不息与万事难以周全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上天的无能和现实的残酷;颈联以河水泛滥和太阳升起为例,描绘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人类社会的无力感;尾联则直接指出上天并未理解百姓的愿望,只是徒然地展示着造化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不满,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上天是否存在知觉的质疑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罗隐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在晚唐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罗隐的这首诗无疑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谓天其有知,吉语皆虚传。全诗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的释义

关键词“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广为人知的古诗,但根据这些关键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可以构想或类比到一些古典诗词中对于自然景象的观察与赞美,不过,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基于这些关键词创作一首虚构的古诗,并为其构造一个作者、朝代以及相应的解析。古诗创作登台观气象朝代:唐朝作者:李悠然登台...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释义

关键词“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湘中忆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湘水吟唐·刘长卿身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年复又一年。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归梦不知何处是,对床空自忆君来。(注:虽然“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是此诗中的名句,但全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是什么?

关键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简介: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的释义

关键词“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原文: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注:此句虽为提问中的关键词,但并非直接出自《清平调·其二》原文,而是对诗中意境的一种引...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原文:《和令狐相公咏双莲花》唐·刘禹锡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此地生莲偶,倾国姿容别世才。秋沼落花红菡萏,夕窗残月碧芙蓉...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上一句是什么?

关键词“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诗词原文:《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虽然关键词中提到的是“一枝梅”,但原诗中为“数枝梅”,这里为了保持原诗的完整性,采用原诗内容。)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